常見問題
よくある問題

縱使熟人推薦,仍有以下幾點教戰守則作篩選
● 是否有政府認證禮儀師執照
● 是否能提供不同方案選擇
● 是否能初估花費,後續不追加
● 是否明確說明產品規格以及費用明細
● 是否有政府認證禮儀師執照
● 是否能提供不同方案選擇
● 是否能初估花費,後續不追加
● 是否明確說明產品規格以及費用明細

其實不然,院內特約禮儀公司提供家屬多一個選擇,但「無強制力」,同時各大醫院逐步提供短天數大體冰存,讓家屬有時間篩選託付對象,千萬別急著行事,然事前做功課,仍是最治標且治本的。

自然死亡若在院內,要千萬注意院方有無意願開立死證,若無則需聯繫地區衛生所,或者由業者配合醫生進行相驗,確保能即時開立(另行收費),一般開立張數10-15張足夠使用。

分為以下兩種情形:
● 倘若發現時已明顯死亡,第一時間聯繫轄區警政機關,進行現場勘驗與蒐證,接著關係人前往機關備案,以提出司法相驗申請。
● 倘若意外後送醫,到院前無呼吸心跳或搶救無效時,同時院方無意願開立死亡證明時,需返回轄區警政機關備案,以提出司法相驗申請。
司法相驗完成,恕禮儀人員無法進行大體相關服務,避免爭議。
● 倘若發現時已明顯死亡,第一時間聯繫轄區警政機關,進行現場勘驗與蒐證,接著關係人前往機關備案,以提出司法相驗申請。
● 倘若意外後送醫,到院前無呼吸心跳或搶救無效時,同時院方無意願開立死亡證明時,需返回轄區警政機關備案,以提出司法相驗申請。
司法相驗完成,恕禮儀人員無法進行大體相關服務,避免爭議。

最大的考量點在於家中是否有足夠大空間(至少四平方公尺),要放置靈堂與棺木,以及住宅環境是否合適(鄰居考量),再者殯儀館安置需確保先人已往生,倘若是要留一口氣,則只能以自宅辦理為主


● 確保開立死亡證明書
● 孝男(女)備妥身分證影本
● 準備腳尾飯(依各地習俗調整)
● 準備先人照片(靈堂照用)
● 備妥先人一套生前衣著、盥洗用具一組(依各地習俗調整)
● 備妥手尾錢(依各地習俗調整
● 通知親友以及宗族長輩(依個人情況調整)



基於佛教信仰,初終8小時是靈魂脫離肉體的關鍵階段,陪伴助念才能讓靈魂順利脫離肉體、早登極樂,現今助念與守靈多半是孝心的展現,依個人信仰與禮俗不同,助念時間長短亦視大體狀況而縮減,人性化調整才是根本之道。

由於華人有過頭七才火化的習俗,因此冰存考量在於家屬需求與大體狀況,基於民眾對於衛生的重視,若先人本身有大片外傷、腹部腫脹嚴重者或治喪期看超過兩週,一律建議冰存,後續再行入殮。
而西式宗教則強調第一時間冰存,同時告別禮拜當天提供親友瞻仰遺容。
而西式宗教則強調第一時間冰存,同時告別禮拜當天提供親友瞻仰遺容。

披麻帶孝的典故源自於古人認為,親人逝世的悲傷應沉重到無心打理衣著,並以最粗糙的布料覆之,另一個功能在於區別輩分,而各地習俗差異懸殊,並沒有標準答案,有賴家屬與業者之間的良好溝通;隨著時空背景的轉換,了解背景脈絡後,其實都有變通方式,例如現在喪家流行穿著佛教的海青黑袍,亦是可以參考的做法之一。

本國實施禁葬至今已超過20年,縱使公墓土葬亦有10年的起掘時限限制,私人地土葬則會面臨單次最高15萬的罰則,隨著環保意識抬頭,花費高昂成本與土地資源的土葬人數已不及2 % ,火化進塔已成為最符合市場需求的選擇。

目前中南部最盛行的環保葬以樹葬與灑葬為主,高雄有杉林、燕巢、旗山;台南則有大內、仁德:屏東更規劃高達9處可樹/灑葬園區,而樹葬亦設有翻土年限,如何確保樹葬骨灰能在時限內完全分解,歡迎洽詢本公司,最後海葬部分,以北北桃聯合海葬為主,因由公部門主導價位低廉,受大眾青睞。